(相关资料图)
2023年3月31日,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院院长汪翼及其名师工作室成员莅临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出席本次研讨活动的有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汪翼及其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
首先,课题负责人肖光玲老师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分课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汇报。她分别从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报。肖光玲老师重点指出目前课题组取得的认识性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识到分课型教学对学生、对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都意义重大;二是课型分类的依据不仅要关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还要关注知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三是对课型模型的建构既要考虑概括性还要考虑操作性。基于以上认识,目前取得的操作性成果主要为三方面:一是设计规划了学校道德与法治课课型蓝图;二是分模块形成了课型选择策略;三是分课型建构了兼具概括性和操作性的课型模型。通过汇报,与会人员感受到政治的课题研究内容真实,研究深入和细致,直指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体现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汇报完毕后,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罗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国家行政机关》。课堂结合本土资源,以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为情境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设置了“如果你是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你会寻求哪些部门协助你的工作以及从哪些方面协助”“如果你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解决华阳街道群众和钉子户之间的矛盾”两大情境体验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问题中体验政府行使权力应遵循的法律规范和要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等核心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本节展示课让大家感受到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的政治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很高,体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课型研究在课堂中的落实和落地。
随后,汪翼副院长就课堂展示和课题研究汇报分别进行了指导,并提出宝贵建议。首先,针对课堂教学,他提出以下意见:一是课堂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实现从点状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相关单元知识或者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来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回答问题前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全面和整体思维,思维能力的提升应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次,针对课题研究,汪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是课型的分类依据站位不宜过低,应该高站位的区分类,这样的分类才会既概括又减少交叉和重复。二是课型模型的建构要注意环节简练,不宜过多,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建议分为“说理讲授课”“探究辨析课”“社会实践课”三大类,具体模型的建构希望课题组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最后,汪院对老师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进行了耐心且专业的解答。
本次活动让与会老师收获颇丰,道德与法治学科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把课题研究做实、做细,让课题与教学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砥砺前行!
(作者:梁雪梅 刘倩)
(来源: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
标签: